一、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安全责任。
2017年工作要继续把安全工作切实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是做好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工作,并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内容,各部门“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奖惩等的兑现和发放都与安全责任人考核结果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凡安全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一律不得参加评先。二是增加安全运行奖,加大对安全目标、安全事故、“三违”现象的考核力度;加大对事故部门主管领导、责任部门领导、安全员的考核力度;加大对违规违章的治理力度。对工作责任心强,发现较大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100-300元,鼓励员工提出安全隐患提案,凡对强化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有积极作用的员工给予适当一次性奖励。三是每月对员工提出的安全隐患提案会在公司级月度安全会议上列出,并要求部门及时提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四是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提出“每位员工都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新理念,把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将安全承诺签订到每一位在岗员工,形成一个共同责任网络;做到领导强化、任务细化、措施硬化、工作深化,促进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管理。
分析近期社会其他单位事故原因、教训,对现有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评审,并依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新增《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形成完整、规范、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为规范公司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制度保障的作用。
三、深化全员安全评价,注重安全教育培训。
不断创新丰富安全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评价机制,把基础管理、作业现场、安全文化建设、教育培训、创新管理、危险源辨识等作为安全评价的内容,预知、预控,提高安全评价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使全体员工的自主参与程度、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注重抓教育培训,加大对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和特种作业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各类人员的安全素质。开展安全管理人员取证、特种操作人员职业技能鉴定、青工文化教育、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技能教育等一系列培训工作,要求培训率达到95%。通过组织“每月一刊”的简报、技能大赛、为员工开辟学知识、长技能的渠道。通过深化全员安全评价和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领导者的安全责任意识,专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作业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
(四)推进专业管理力度,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从系统安全、本质化安全入手,大力加强专业管理,严格监督检查,落实管理责任,重点对电器、机械设备、压力容器、消防设备等方面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尤其是商业区域内消防等关键设备做到班班点检、严格确认。对查出的隐患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对隐患整改落实情况各部门必须以文字形式报安委会办公室备查。各部门要组织班组开展好安全自查工作,对所查隐患及时整改。专业人员各负其责,对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和考核。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实际,我们对照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程标准,认真、细致、全面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走过场,不留盲区、死角,治理不留后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
(五)抓好班组日常管理,把握四个关键,开展各种活动。
班组是安全生产最基层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从小、从细、从实抓起,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着力提高每名员工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做好班组安全工作日常管理,抓好四个关键:一是抓好关键时间的安全,尤其是四季更替时间点的安全管理;二是抓好关键部位的安全,把这些关键部位时刻处在监控状态、在控状态;三是抓好关键作业的安全;四是抓好关键人员的安全,对关键人员重点管理、重点培训、重点教育。把好进人入口关和上岗入口关,在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上下功夫,不胜任岗位要求的坚决不准上岗。根据各时期安全生产特点和上级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五要素”、“安全演练”、“安全知识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活动,注重实效,全员参与,确保安全活动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